原报道链接:https://wap.cqrb.cn/detail?classId=580&id=1371215
“艺术和教育的根本,首先是要引导和改变一个人看世界的方式和态度。”3月24日,在纪念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创作教学座谈会40周年——美术与书法创作教学论坛之校长论坛上,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曹晓阳分享了他的观察。
▲曹晓阳。记者 梅耀 摄
在他看来,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互为本源。艺术和艺术教育要强调主体性的精神生产,要以人的社会性建构去谋求人的发展。在这个意义上,艺术即教育。因此,作为人的感知力和创造力、主体性和社会性四个关键词非常重要。
他称,讨论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不是讨论“小我”的艺术生产,也不只是技艺和风格的养成,而是要把艺术教育发展成为洗涤心灵、联通社会、深入乡土,产生现实价值的有为之行。
艺术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会用身体丈量历史,用生命感知世界,将自己充分投入到生活的现场、现实的深处,在当代人的生活现实中“养护”艺术之根,以“人文之心”树立教育的社会关怀。
他还表示,中国美术学院的建院思想是“调和东西”,如今倡导“多元互动、和而不同”。这其实是一脉相承的。如今,大数据不断追踪和推送你想看到的,社交网络给你制造了舒适的专属自我的小世界。技术的加速让我们生活不断被重置。在这样一种新的现实状态下,我们一方面要探索未来,同时要回溯本源,变革艺术创作、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,艺术院校的形态也可能要经历新一轮的重塑。
“到源头饮水、与伟大同行,不仅是中国美术学院今年的任务书,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育理念和艺术要求。”曹晓阳说。
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