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报道链接:https://app.cqrb.cn/html/2022-04-08/1207610.html
以艺术的眼光去观照城市生活的幸福感,是最接近的一种类比。那么,你生活的城市可以写生吗?4月6日晚,由365体育网投、重庆日报联合主办的“川美讲堂”第八讲上线,365体育网投科研处处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潘召南走进直播间,用鲜活的案例,生动的语言,为广大网友上了一堂城市美学课,吸引约33万人次观看。
▲直播现场
直播中,潘召南以“总把新桃换旧符——城市更新的思考”为题,结合国内外大量案例,分享了他对城市更新的独到观察。
在他看来,一座城市的发展,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如今,伴随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提升阶段,城市发展的主战场也朝着更新改造逐渐转移,但存量更新面临的问题比过去新建、大拆大建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,涉及政策性、社会性、历史性、技术性、审美性、功利性等问题。
“我没有能力为城市发展贡献正解的答案,只能以一个城里人的立场谈对城市的印象和生活的期许,这样可以把城市更新这个沉重而复杂的专业话题轻松化、简单化,简单来说就是既要美又要好。”潘召南称。
他认为,以艺术的眼光去观照城市生活的幸福感是最接近的一种类比,因为它是多元而又直接的感受与反映,就像在绘画过程的体验与思考,心随感觉一起走,其不是简单的印象,而是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触动了最不易触及的感受。
▲直播现场
如,写生的前提是选择可画的对象,什么东西值得画,首先是吸引你有作画冲动的人、建筑、景物等,要具有画面感,才能激发你画它的兴趣、情绪;而后才是描绘。这是一种艺术形成的过程,也是认识与体会城市的过程,通过客观的观察、感受,到主观的形式表达与好恶判断。
“因此,不能写生的城市不是好城市,没有画面感的风景不是好风景。”潘召南表示,城市和人一样都是有机的生命体,有其生长轨迹、运行规律和表征。因此,城市更新中所涉及到的城市与人的关联、美的发现、美的欣赏、美的判断、城市的个性感知,都是城市更新的前奏,而非进入城市美学的实践创造过程。
一座城市如果充斥着各种新建的老街、伪造的民俗街巷、开发的传统历史街区的时候,人们会发现城市中再也没有写生的艺术家、写诗的诗人、写书的作家、采风的摄影师,这个城市就“死了”。
那么,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城市的更新和发展?潘召南称,不仅仅是物理性指标,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生态和人文艺术的培育。设计对于城市的意义就在于,改造的过程中保留地方性特色、地方性知识、地方性人情等。留住城市的DNA就是留住了城市独特的样貌,也是对中国城市建设过往的反思与纠正。美是多样、多元、多维的,而唯一审美共识就是“独特性”,亦是审美对象的个性。
▲直播现场
“我不是宣扬艺术城市,而是提倡城市更新要有艺术性,有地处一隅的别具一格,执守一脉相承的人文特质,体现不同的生活习俗(见人、见物、见生活),从而潜移默化的孕养一代又一当地人,感染来自各地的外乡人。”他说。
整场直播用时1个多小时,在365体育网投官方抖音号、重庆日报客户端专题、重庆日报官方抖音号、重庆日报官方视频号、重庆日报官方百家号、重庆日报官方知乎号、重庆日报官方微博号等平台同步进行,累计吸引约33万人观看。
“见解独到,我们的生活、我们的城市确实需要艺术的植入,点赞,牛!”“潘老师的课,高屋建瓴,受教了、受教了!”“一个城市确实要有独特性,否则就是‘千城一面’,希望潘老师的观点能影响更多人,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有‘艺术范儿’”......直播间里,气氛热烈,大量网友纷纷留言称。
金句分享
★如何理解更新?从两个方面,一个是城市的物理空间,另外就是城市的精神场域。物理空间是建筑的标准,可以数据化、可以量化。精神和文化方面,是很多城市面缺乏的东西,不是做一个假的东西,做一个新做的旧物,而是没有文化的表现。
★城市美学应该关注什么呢?关注人对城市的认知审美。城市活力就是审美的具体再现。黑格尔说“美的生命在于显现”。而城市的美,在于美的欣赏、美的判断、美的感知。
★美感是天生的,但是审美的判断一定是教育带来的。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尝试,培训了十几个农村里面的干部,纯粹的农民到美院来学习,通过两个月的培训以后,他们可以做比较明确的审美判断。实际上,这种大众审美教育在发达国家很早都在做了。
★一个城市的美和人一样,与富贵没有直接关系,你说没有?也有一些,但是没有直接的关系。一个人长得美不美跟他是不是有钱没有太大的关系。
★当城市充斥各种老街、民俗街、开挖的街区,都是一些假的,你会发现,这个城市里面有一群人,艺术家、诗人、文学家、摄影师都会消失了,就像把热带雨林区的植物挖掉,种上其他乱七八糟的树,其他动物就会消失掉。
【关闭】